(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近日,“消费金融与征信模型建设高峰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星光厅举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董事杨松堂、北银消费金融公司乔峰分别在会上发言。论坛的举行标志着消费金融与征信模型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董事杨松堂、北银消费金融公司乔峰分别在会上陈述了自己对消费金融与征信模型建设的观点和经验。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乔峰代表的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是北银消费金融公司乔峰,很荣幸欢迎各位莅临北京大学消费金融与征信模型建设高峰论坛暨“反金融欺诈”研究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成立于2010年3月1日,是经中国银监会首批获准筹建、由北京银行发起设立的国内首家消费金融公司,是一家专为我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目前,公司在业务规模、客户数量、模式创新等方面已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和突破,打造了“轻松付”、“轻松贷”、“Mini循环消费贷”、“惠农贷”、“轻松e贷”等一系列紧贴市场的个人消费贷款产品,满足了中低收入人群差异化的消费金融需求,在拉动消费增长、改善百姓生活、提升信用意识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面向未来,公司将继续紧随时代脉搏,紧贴经济热点,紧依百姓生活,以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消费金融服务为社会责任,以满足市民消费需求、促进首都消费增长为努力方向,抢抓机遇,创新发展,让更多中低收入百姓享受到更多样性的金融服务,为促进社会经济金融健康稳定发展做出更大、更新的贡献。
本次大会组委会有幸请到了北京大学数学学院三位教授:张继平教授、杨静平教授、艾明要教授。此外还有多位专家学者及业内风控领域资深人士,将共同组建“反金融欺诈”研究专家委员会。可以说这是在中国消费金融与反欺诈领域是一个里程碑。标志这我们国家金融行业特别是消费金融行业真正的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北银消费金融公司将高度重视本项目与北京大学以及相关部委办配合,为中国消费金融发展助力。
我国出口、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呈现疲软态势,刺激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转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与此同时,在互联网金融的浪潮推动下,中国金融行业趋向加大零售小微比重。加之人们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变化,接受超前消费观念的人群正在不断扩大,在这样的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大背景下,并依托国家政策利好,消费金融产业及企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并在各个领域发展迅速。从2009年银监会颁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直至今年央行银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这7年见证了消费金融行业由空白到日益枝繁叶茂的过程。
我国各类消费金融产品具有其高效、灵活的优势,但整个行业沉淀时间相对较短、数据累计不足,从而导致其业务开展伴随着较高风险。特别是在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发展尚不完善,人民征信意识相对淡薄的背景下,消费金融行业迅速、大幅扩大资产的同时也面临着风险剧增的挑战。
在科学技术发达并且普及的今天,客户资料造假、骗贷、恶意逾期等事例屡见不鲜,手段也多种多样,让金融机构防不胜防。我们要防微杜渐,严把风控关口。牢记风险是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的第一生命线。
大数据模型的挖掘和应用,是消费金融风控的关键。以数据为基础、用数学模型支持风险控制,充分探索两者内在的联系,是正确途径,也是必然趋势。随着金融科技的持续发展,信息科技深度改革消费金融,我们将致力于推动征信系统和风控系统的不断完善,最终实现普惠金融,实现中国梦。
杨松堂董事在消费金融与征信模型建设研究论坛的发言提纲
一、消费金融是经济转型的催化剂
1.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度越来越大;
2.随着百姓收入增加,社保体系日趋完善,百姓消费意愿逐步增强;
3.随着百姓消费品味提升,诞生了大量高质消费品需求(如:跨国消费);
4.随着百姓消费方式变化,如电商的大力发展,线上消费大量增加;
5.随着百姓消费观念变化,如年轻一代超前消费,促使消费信贷大量增加(如:房贷、车贷、手机贷等)。
上面五方面内容说明,消费潜力正逐步加大,金融服务于消费,必须适应这些变化,通过支持消费发展,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升级,改善消费结构,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二、消费金融是商业银行转型的助推器
2003-2013年,中国商业银行经历了十年的黄金发展期,现在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下行,金融脱媒,利差缩窄,盈利趋缓,不良增加,资本金越来越紧,使得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面临较大压力。如何实现转型发展,商业银行各有各招,共同的一点是,增加零售业务,特别是消费金融业务,通过改变业务结构,转变盈利模式,走资本节约型发展道路。因为,消费金融有利于分散风险,有助于商业银行走资本节约型道路,有助于扩大客户基础,并拓宽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2015年末,我商业银行贷款余额93.95万亿,居民消费贷款余额18.96万亿,占比20.18%,而美国消费金融占比超过60%,这说明中国的消费金融发展前景广阔。
三、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应用为消费金融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消费金融本质上是普惠金融的发展和深化,由于消费金融小额、分散等特点,出于成本考虑,传统金融技术和方案很难满足消费金融快速扩张的需求。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应用可以帮助简化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减少信息不对称,控制风险,使得更多金融机构为更多人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金融服务变得切实可行。
四、发展消费金融要注意保护消费者权益
1.金融机构要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2.金融机构应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
3.金融机构应以合理的价格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同时要注意保护消费者信息隐私。
4.金融机构要通过大数据分析,将潜在客户变为真实客户,并为其提供消费金融服务,同时,要注重运用技术手段防范风险,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五、发展消费金融要注重防范风险,特别是防止金融欺诈
消费金融具有小额、分散、面广等特点,很多线上业务,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不见面,一些不法个人通过隐瞒信息,伪造信息等手段欺诈金融机构,金融欺诈甚至已成为产业链。欺诈手段越来越隐蔽,防不胜防,对行业反欺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此外,恶意贷款拖欠尚未列入刑事犯罪的立法进程,未能形成对恶意拖欠贷款、欺诈的法律威慑,客户的违约成本较低,也加剧了消费金融的风险管理难度。建议从以下五方面防止金融欺诈:
1.完善数据采集与数据共享机制,加强数据分析与应用,利用大数据防范信用风险。
2.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提高风险识别能力,防范金融欺诈。
3.加强执法,加大对金融欺诈的打击力度,对大额欺诈要入刑,对小额欺诈等侵权行为要纳入信用档案,提高违法成本。
4.培育信用文化,构建良好金融生态。(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