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2017年度“网络新青年”评选活动落幕,又一批优秀北大青年从线上走至线下,第三次登上学校新年晚会的舞台。经过推荐报名、人气投票、终评答辩、结果公示等环节,石林、肖锐、张远等3名个人和“平安燕园”校园安全服务与宣教团队,“北大中文人”微信运营团队,北京大学学生会此间团队,“光滑666”微信公众号运营团队,张昕、夏白鹿团队,南燕新闻社,燕园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等7支团队成功当选。12月31日晚,校党委副书记刘玉村以及副校长龚旗煌、陈宝剑在学校新年联欢晚会现场为“北京大学2017网络新青年”获得者颁奖。
为扩大工作覆盖面,鼓励校内各单位积极参与网络育人,活动主办单位网教办首次将青年教职工群体(35周岁以内)纳入评选序列。经资格审核与确认,共产生27名候选人进入人气投票阶段。在广泛宣传优秀事迹的基础上,网络投票环节共吸引了2800余名师生参与投票,其中学生2600余名,教职工近200名,有效票数5300余票。12月22日,经网教领导小组9家成员单位代表组成的评委严格评审,共评出10个团队或个人拟当选北京大学2017年度“网络新青年”。
“网络新青年”荣誉称号旨在表彰通过网络平台展现北大风采、体现时代精神风貌、传播青春正能量的优秀青年。获评者涵盖了在校园内外及院系、社团、班级等不同层面通过网络平台创新创造并作出卓越贡献的代表,分属于自媒体、音乐、科普等不同领域,充分展现了北大师生的创新能力、责任意识与共享精神,成为北大青年引领新时代的代表。(“网络新青年”事迹短片可前往腾讯视频“北大专区”查看,网址https://v.qq.com/x/page/d0527hfunwl.html)
其中,来自新媒体研究院的2017级直博生石林是北大校园原创音乐的代表之一,他在虾米等网络音乐平台发布个人原创专辑《临时》,获得校内师生广泛好评。人口研究所2015级博士生张远在个人微博上基于学科背景积极传播健康知识,分享个人喜怒哀乐的生活片段,收获逾10万微博粉丝和过亿阅读量。“光滑666”公众号由两名2016级学生自发组建并志愿运营,日常发布内容包括每日提醒、生日推送、班级活动记录、考试安排等栏目,让同学感受到班级的关怀与温暖,成为学校治理的“微细胞”。“北大中文人”微信平台由中国语言文学系学生团队运营,它坚持“守正创新”“严肃活泼”的风格,发布了一系列颇具院系特色的网络文化作品,收获大量关注,是院系公众号代表。学生社团燕园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及直播、摄影活动积极传播社团理念,以严谨态度对待燕园历史文化,吸引更多人关注文物保护。北京大学学生会“此间”团队于2017年9月上线新媒体平台,通过聚焦特别个体的人物、关注事件活动的特写、反映学生状态的报告、图片表现生活的映像等栏目共同构建的内容体系,表现出“此间”严肃又不失活泼、冷静但满怀温情的新闻精神。
本次评选首次产生了3名来自教职工团队的北大“网络新青年”。国际合作部外籍职工肖锐负责运营包括Facebook、Twitter、LinkedIn、Instagram、YouTube在内的北大国外新媒体社交平台,维护和推广了北京大学优质海外形象。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昕与光华管理学院职员夏白鹿共同运营微信公众号“Dr昕理学”,从专业的角度,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寓教于乐的文风传播心理学知识,深受师生喜爱。“平安燕园”校园安全服务与宣教团队由保卫部青年教职工组成,他们通过网络创新安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以微信公众号和未名BBS服务师生,成为推进构建平安校园提升体系、营造安全育人环境系列工作的重要抓手。
下一阶段,网教办将对2017年度“网络新青年”优秀事迹进行集中宣传,并对相关创新实践项目展开扶植,更好发挥其榜样作用,服务校园网络育人工作。
附:北京大学2017年度“网络新青年”名单(首字笔画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