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听我们的微博
北京中科软力信息科学研究院
中华文化创意产业联盟
您所在的位置为文章详情
新闻中心
NewsCenter
孙敦秀荣任我院简牍书法艺术研究院院长
来源: | 作者:pro9ae646 | 发布时间: 2019-05-14 | 1116 次浏览 | 分享到:
简历

孙敦秀  笔名习韬。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常务理事·理论委员,中国硬笔书法史编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清华美院简牍书法高研班导师,简牍书法艺术院院长。



     书法研习汉简、汉隶及草书体,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展,并被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及中南海、外交部等国家机构收藏;曾作为国礼赠送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先生。在京、苏、鲁、豫举办个人书法展览;为电视剧《大明医圣李时珍》题写片名;为纪晓兰故居题写匾额、砚铭文;为河南省南阳市“七十二潭风景区”题字刻于摩崖之上。随着书法知识的积累和艺术实践,多研究书法基础理论且笔勤心劳,编著出版了十余本书法专著(见一览表)和数十篇理论文章,其《理论文集·六卷本》,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全国农村书屋重点书目”。2016年11月11日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培训中心首次开设“孙敦秀简牍书创艺术研修班”,并担任导师。



作者著作一览表

《书法小辞典》

《文房四宝手册》

《文房四宝纵横谈》

《书法幅式指南》

《毛泽东书法珍闻》

《中国硬笔书法史》

《中国文房四宝》

《孙敦秀硬笔书法理论文集》

《书法幅式百例》

《孙敦秀书法艺术》

《残墨书法之美》

《中国文房四宝》插图版

《孙敦秀书法理论文集·六卷》

北京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文津出版社

长征出版社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国防大学出版社

耕牍,耕读的谐音也。耕读原是古代知识分子中半耕半读的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并以耕读传家的理念奴导后人,以至于形成一种耕读文化传播开事。它源于春秋战国时代。张履祥《训子语》中载:“读而”如此也符合当今复合性人材的培养的途径。

耕牍也,耕即用犁耕田翻土之意,蕴含精耕细作,要付出艰辛劳苦。牍则是古代人石没有纸的年代,破天荒地用竹片作为墨书的材料。合而读之,为墨田耕耘之意。



简牍墨书乃是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先人们以洪荒之力进行的一场文字革命,将古文普遍线条化简化为今文字的笔画化,奠定了简牍墨书为今文字之母的光辉形象,所创写的用笔方潜能仍为今文普遍书潜能所遵循的根本大法。在我国文字成形的刻、铸、书三种途径中,唯独简牍书法是我国墨书之正道。

我在简牍墨书中,耕耘几十年,始终未达到书法中的最高境界那个颇为玄妙的字,叫做“悟”字,在千万片简牍的字里行间,在万千个墨书的蛛丝马迹背后,也始终未领会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玄机”,最后进入到“大彻大悟”的境界,仍需“长期打坐”,仍需“板凳坐得十年冷”,创新不敢,出新使然,故书“耕牍”勉之,永远求解简牍书法的方程。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